查看原文
其他

GDP大修订:安徽上海广东隐藏实力,山东天津河北大幅下调

黄汉城 楼市黄大大 2021-07-25
◎楼市黄大大团队(ID:HouseLeader)
有一个信号,很少人注意到。
 
今年1月中下旬,根据中央部署,各个省市区陆续公布了2018年GDP的修订数据。但是因为临近春节,绝大多数人尚未留意。
 
其实,这些艰难浮出水面的真实数据,揭开了很多省市区的底裤。先上结论:
 
1北方的经济比我们想象中更差。
 
2南方的经济比我们想象中更好。
 
从今年开始,中国的GDP统计方式正式从分级核算改为统一核算。所有城市都无法给数据注水了。
 
潮水退去后,谁在裸泳,谁在隐藏实力,一目了然。
 

以前我们的GDP核算是分级核算,也就是国家统计局核算整个国家的,各个省核算自己的。
 
从今年开始,将下算一级,各个省的数据改为国家统计局和省级统计机构共同开展统一核算。
 
为了实施这一重大改革,中央还提前一年摸家底,搞了一次经济普查,获得了更为全面、翔实的基础数据,所以才有了各个省市区修订2018年数据的画面。
 
先上一张图:

图源雪球网


核减总量最大的是山东,中国经济实力排名第三的大省。
 
修订后,山东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为66649亿元,比之前的初步核算数76469亿元,减少9821亿元,总量下调12.8%。
 
下调幅度大,与山东的经济结构密切相关。
 
山东被称为“大象经济”,产业结构偏重,前些年传统产能约占工业比重70%,重化工业又占传统产业比重70%,在钢铁、煤炭、焦化等行业存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。跨国、跨区域、跨行业的现象较为普遍。
 
山东省统计局表示,这次经济普查,严格按照在地普查原则,有效解决了各地一些企业集团、总部经济等打捆上报、重复计算的历史问题。
 
此外,影响修订结果的主要因素还有:
 
一坚持实事求是,全面做实统计数据。这次经济普查期间,有8539家规上工业企业,经核实年主营业务收入达不到2000万元标准,退出了联网直报库,相应减少GDP总量5000亿元左右。通过与工商、税务等资料比对,还发现了1820家僵尸工业企业,一并清理退出联网直报统计范围,减少GDP总量550亿元左右……
 
二由于调查对象复杂,部分地区存在政绩观偏差,造成统计源头数据存在一定误差。多年累积的误差叠加,形成了一定的历史包袱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,对GDP数据进行了相应修订。
 
不过,也应该看到,这是山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 
从2017年起,山东顶住增长压力,掀开了去产能、去杠杆的转型之路。近两年多来,山东共治理“散乱污”企业超过11万家,关停化工生产企业1500多家,压减焦化产能1600万吨以上。
 

根据统计,这一轮修订当中有14个省市区下调了2018年的GDP。
 
下调幅度分别为:天津29%,吉林25.3%,黑龙江21.5%,山东12.8%,河北9.8%,辽宁7.1%,内蒙古6.6%,宁夏5.3%,山西5.1%,青海4.1%,广西3.6%,陕西2%,甘肃1.7%,湖南0.3%。

来源:财新
 
天津的下调幅度最大。该市2018年GDP的初步核算是18809亿元,经修订后为13362亿元。这个实际数值,甚至少于2014年的GDP数据(14442亿元)。
 
对此,天津统计局给出的官方说明是:
 
近年来,天津市加快结构调整步伐,推进新旧动能转换,关停小散乱污企业,淘汰僵尸企业,全面解决“钢铁围城”、“园区围城”问题,坚决摒弃虚高的、不绿色的、结构不优的生产总值。不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,严肃查处惩治统计造假虚报案件,在四经普开展过程中,严格执法监督检查,夯实核算地区生产总值的基础数据。
 
紧随天津其后的,是东北老工业基地。吉林、黑龙江的下调幅度,分别排第二、第三名。其中黑龙江初步核算数为16361.6亿元,修订后减少3515.1亿元,下修幅度达21.5%。
 
对此黑龙江统计局的说明是:一是近年来不断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,严肃查处各种统计造假案件,加大典型统计违法案件通报曝光力度,对统计造假作假者形成强大震慑,也对涉案企业和项目不实数据予以纠正。
 
二是按照国民经济核算中的“常住原则”,对跨区域的经济活动进行了规范,有效消除了以往统计中存在的重复交叉统计和核算情况,引起地区生产总值数据的变化。三是结构转型升级,经历了商品林木全面禁伐、原油大幅减产、煤炭行业关停并转整顿等重大结构性调整等。
 
其实5年前,中国也进行一次普查,国家第三次经济普查。当时各省市区全部都是“上调”2013年的GDP数据,没有一个下调的。
 
5年后的今天,有接近一半的省市区下调了数据。而且这14个下调的地方,除了湖南和广西之外,全部都是北方省份。
 
北方,可谓退无可退。

根据统计,31个省市区当中有17个上调2018年的GDP数值,上调的绝大多数是南方省份,占了14个。
 
其中第一名和第二名都是长三角的省市:安徽省上调最多,4004亿元。上海排第二,3331亿元。福建、广东、浙江也不赖,分别上调2883亿元、2666亿元、1805亿元。
 
那么问题就来了,为什么这一轮经济普查,下调的多数是北方地区,上调的却多数是南方省份呢?
 
这是一种巧合吗?显然不是。
 
这种集中的“南方现象”,绝对不是出于偶然,而是一种必然。
 
坊间普遍有这样一种认知:北方的经济结构偏重,国有经济占比GDP较大。
 
国企领导更容易出现“GDP冲动”,所谓“数据出官”,为了政绩更希望把成绩报得更好。
 
这是造成北方省市数据普遍较实际要高的原因之一。
 
而南方地区尤其是这个沿海地区,改革开放较早,市场经济发达。典型有浙江的温州、台州,福建的莆田、晋江,广东的深圳、佛山。
 
像佛山的民营经济占比GDP高达62.5%,温州就更夸张了,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GDP达80%以上,秒杀国内绝大多数城市。
 
南方沿海地区有很多中小型的民营企业,为了少交税,倾向于少报数据。而且这些企业有很多是规模以下工业/服务业,没有被纳入联网直报库,统计局是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来统计的,很难涵盖全部的生产活动,所以数据也会偏小。
 
这一次福建、广东、浙江三个民营经济发达的省市,上调的规模均比江苏这个“外资”发达的省份要高出3倍以上,就从侧面反映出上述论断。
 
总结起来,北方经济的真实情况比我们想象中更差。南方经济的真实情况比我们想象中要更好。
 
长期以来,南方一直隐藏了很多实力。这一次经济普查,可以说是揭开了很多省市区的“底裤”。
 
就像我在《中国城市大洗牌》这本书里提到,今天南强北弱的趋势正在扩大,我们的资产配置当中一定要加仓南方。
 
而且,我在昨天《疫情启示录:宁要广州一张床,不要武汉十套房?》的文章中也说到,中国有很多类型的都市圈,一定要选择多极化的都市圈。
 
因此,中国最有希望最有前途的地方,实际上就只有两个:
 
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。

(本文节选至2月18日黄大大线上峰会演讲内容)


本文作者:黄汉城


当风险来临时,不少人会惊叹自己居然买了一份“假”保险?所谓假保险,不是合同有假,而是在风险面前,这份保险根本起不到预想的作用。保险怎么买才不会错?

 

2月21日(周五)晚20点,T博士有一场分享,扫描海报二维码,添加小助理微信即可报名听课。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